山與海的美麗之角:伊豆半島~河津七滝與Loop橋


接續上篇的>>>伊豆河津櫻花之旅

大噴湯公園出來後,搭乘C50路線公車一路往山裡開,約25分鐘便能到達河津七瀑布

這邊繼續往河的上游方向走也有很多有趣的小景點,但大多偏離國道沒有公車抵達就不是很容易前往了,若是自駕前來七瀑布這邊,這裡有兩三個停車場可以停其實也非常方便唷。

這個區域以瀑布入口為中心發展出一個小型的觀光聚落,有幾間溫泉民宿以及餐館在這邊,附近有一些山葵田,所以可以在土產店買到新鮮山葵、醃漬山葵以及各種山葵的花式吃法。

公車進出這個城鎮都會走這個圈圈高架,車走在這上面真的超有趣的(對於有趣的標準真的很低)。

然後……嗯?看到了跟牌子一樣的路面!

車子終於走到最下層,哇,這邊也有種了一批河津櫻,而且剛好就擺在中心位置。後來撰文的時候有查了一些資料才知道,這邊在櫻花季的時候,會有夜間點燈;1/31表定的花季前一天晚上,還會有蠟燭點燈活動,雖然要看到可能得要在這住一晚或自駕前往,但夜景確實是蠻漂亮的喔!

搜尋相關資訊可以搜「七滝キャンドル点灯式」「河津七滝 ループ橋 ライトアップ」

細細長長的河津川在流淌的路上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瀑布,而河津七滝[*1]這一段除了有這條河最長的瀑布「大滝」以外,還因為玄武岩層在這邊裸露出來形成特殊的地質景觀而出名。

而日文相當上手的諸君,或許有注意到,這裡的「滝」字不念「たきtaki」,而是「たるtaru」。稍微查了點資料,做了點功課後的結論是,taru是比較古老一點的講法。以前用「垂水tarumitsu[*2]」,或者簡稱tarumi、taru為從高處下降的水,也就是瀑布;而taki則是快速流動的水,中文裡面其實也差不多的意思。時間久了以後這兩者的用法就混在一起把瀑布叫成taki了。但伊豆的河津七瀑布保留了這個讀音並且把漢字轉成了「滝」,而成為現在最有名的例外讀音之一。實際上日本也還有其他瀑布是叫成taru。只能說,又是一個日文漢字讀音好麻煩的故事啊。

從停車場走下來後,往右走會先在橋邊看到往出合滝的入口;而大滝的入口則左轉約一百公尺的地方,旁邊有個七滝茶屋。沒錯,七瀑布裡的老大與老二跟其他人是分開來自己一段步道的,其它五個瀑布在往上游的步道串成一線,所以…我就先往另一邊走啦!

實際上如果你只想走一趟單程就好的話,公車應該要坐到「河津七滝遊歩道上入口」,這樣就可以從七瀑布的步道最尾端一路往這個聚落的方向走回來。但這條路線並沒有被畫在Google map上,甚至官網自己的交通資訊也沒寫,我當初也不知道這件事,是寫文章比自己出去玩用功一點才找到這個資訊的。

有時候啊,Google map上看起來感覺有路但卻沒資料的時候可以使用右邊的這個OpenStreetMap做一個double check,它比較有可能會標出Google沒記錄到的路線,尤其是登山或健行相關的那種小路。

七滝遊步道這裡就是沿著河津川的小溪流一直往上走,沿途都可以看見玄武岩的地貌。貼近地面有被侵蝕過的就像鱗片,在斷層邊的岩壁就像層層堆疊的粗麵條。

離步道入口不遠的路旁有個往上的石階梯,我那時候時間有點趕又看到一堆樓梯就沒有上去看了。牌子寫著肉月美術館,實際上是個咖啡簡餐廳+炭烤餐廳+老闆(應該吧)自己個人作品美術館,讓你能在古民宅中邊看窗外的竹林邊吃吃喝喝,是個蠻有趣的地方。從別人的照片上看起來食物也蠻好吃的樣子,走累了可以上去休息吃點東西喔。

ひぐらし/肉月美術館
官網:http://7daru.com/

這一段的步道算是走起來相當輕鬆愉快,腳步輕快一點的健行達人們應該30分鐘內就能走完了,但我那個時候在進行搬家之旅,雖然兩箱行李箱已經用黑貓寄去新家了,身上還是有放不下只好自己扛的行李,總共大概15公斤,到這個河津之旅的下半天的時候其實已經快累死了……

步道某處旁邊有一個我不知道本來是做什麼用途的水泥結構,有點像蓋一半或荒廢一半的觀景台之類的,剛路過想說蛤?封起來了好可惜,好想走上去看看風景有沒有比較好,仔細看告示牌才注意到原來是有一個胡蜂巢在那邊。難怪要蜂起來。

在這邊認了一個新單字,胡蜂的日文叫做「スズメバチ」,直接翻譯的話是「雀蜂」。

由於這篇文章是靠回憶寫的,我對於為什麼沒有走完七瀑布的原因完全想不起來,是個很神祕的謎團(並沒有),從照片看感覺從這裡開始折返回去了,我猜測有可能是被這個封鎖給擋住了、或者搭車時間趕不上、或體力不行了,我記得我的肩膀很痛開始有點扛不動行李了,所以可能就打算草草結束,瀑布只挑兩個看。

但是後面的部分就這樣開天窗也蠻奇怪的,還是要介紹一下。沒有照片所以避免版權爭議我挑幾個部分用畫的。

*實際的資訊如果有誤歡迎告訴我!

最先遇到的3號蟹瀑布(カニ滝)與有雕像的這個4號初景瀑布都有可以走到河床,所以可以在相對近的位置與瀑布拍照。過了蟹瀑布後有個Google map沒顯示的橋,對面是很有意境的溫泉桑拿與溜瀑布跳水活動區。

但也因為這邊沒有太多醜醜的媽寶式護欄,自己的安全要自己顧好喔!

5號蛇瀑布據說是玄武岩的節理看起來像扭動的蛇鱗而得名,七瀑布裡面玄武岩就這裡最好看。這邊還有個蠻寬的水潭在底下,旁邊也有很漂亮的斜的麵條式玄武岩壁。

步道跨過蛇瀑布的時候會有一座蠻漂亮的曲面吊橋,這一段有分了一個岔路去6號蝦瀑布(海老滝),這邊似乎有路被風災損壞,光查資料不是很確定到底完全修好了沒(並且也有可能在你出遊前又有哪地方損壞了)。

最後的7號釜瀑布是這五個裡面最長的,落下的水足以打得出點水氣與彩虹。過了釜瀑布後就是一段往上考驗膝蓋的階梯群,最後看到了這座滝滝段段橋後,就象徵著七瀧步道快要走完了。

這邊也會有一個岔路,過橋的話會通往猿田淵,從那邊開始是這條踊子步道的進階困難版,它可以一路走3個小時到二階滝與天城山隧道,然後這段一樣是Google map沒有紀錄的林間小路。更上游的這兩個點其實也都在公路旁,所以真的要去其實坐車/開車去方便一點。

若不過橋,則是往上走到一個小停車場與「河津七滝遊歩道上入口」公車站牌的位置。雖然這裡有個停車場沒錯,但這邊的停車場我靠找來的資訊並不能很明確判別它要怎麼進去,我在Google街景看到的入口汽車感覺進不去,所以自駕並不建議以停這裡為計劃。

從後五瀑布那邊折回來後首先就是2號出合瀑布。步道得要走個幾段階梯下去。

瀑布有七個,在日本有七出現就會很理所當然的要跟七福神綁在一起。河津七滝的每個瀑布旁邊的某個角落好像都有一尊七福神之一的雕像,讓你走一趟就是一回七福神巡禮。倒是這類景點我是經常覺得有點很硬要湊的味道,就不是會那麼認真去全部踩一遍。

出合瀑布的「出合」意思為匯流或者相逢的意思,因為是兩條河津川的支流匯集之處而得名。

比較特別的是,在兩條支流的交界處有個水利設施,旁邊的閘欄應該是控制另一條支流的水,剛好看到有人在檢修。

出合瀑布的這條步道走到底後看到的是大瀑布的頭頂,左側的玄武岩排列的像窗簾一樣,不過這是個進水的窗。

而這邊居然很過分的沒有路串連去大瀑布底下,得要認命往回走。我對於這種不順路的路程總是感到奇妙的煩躁。

在竹林裡漫步,講求的是那個修身養性的調子,但在高負重的情況下我是邊喘邊爬的。

從出合瀑布上來後走過一段小商店街會來到大瀧入口處,在旁邊的山葵店會看到這個很可愛的水槽裡面擺著新鮮山葵賣,水槽前的箱子裡的是山葵新芽(就是它頭上被切掉的莖葉部分啦)。個人覺得這邊賣的是有點微貴,我之前在奧多摩的御嶽那邊買的一根帶莖葉的才800日圓,它這裡竟然分開賣,沒吃過的話可以進店裡嘗嘗看山葵料理;住宿的地方有廚房的話也可以買素材回去品嘗原味。

新鮮山葵吃起來有點像比較結實,辣味更明顯又帶一點甜味的白蘿蔔,而不是平常在日式料理店吃到的那種使用辣根或芥末籽的嗆辣味。而山葵的菜也帶有一點那個味道,然後口感有點像小白菜。

大瀑布的入口進去會經過天城莊溫泉旅館的外側。

這條路的一些裝飾、欄杆上的鏽痕、像違建一樣到處穿插的管線與走道滿滿都是歲月痕跡,很有一種時光旅行感。

▼ 這邊在施工的看起來有點像是溫泉降溫池。

▼ 密密麻麻的複雜管道。

走到底後一個穿出樹林的轉角位置,有一棵漂亮的櫻花,以及待會的主角,我們可愛的圈圈橋!

然後接著又要走樓梯!

歪七扭八、上穿下引的迷宮式構造,這種奇幻鐵皮拼裝風格會讓人想到神隱少女湯屋的某個角落呢。醜醜亂亂的,但是非常有個性。

轉了一個彎繼續走下去會看到這個洞穴溫泉的木門。看到這個的時候我已經開始覺得這溫泉極有特色很想泡泡看了。

往下走不遠處有一個告示牌,上面的照片可以看到裡面的樣子!

接著就是…大瀑布的本尊啦!雖然說是「大」,但也只是七瀑布裡面最大的所以這麼稱呼,實際上以瀑布的規格來說沒有很大,但是仔細一看會發現……

嗯?

旁邊還有個洞啊!

原來這邊實際上一整區都是天城莊的外部溫泉,大瀑布的觀景台就是溫泉的櫃台,它們旅館本身還在整修中,但日帰り温泉[*3]還有繼續營運。票價其實也算蠻便宜的,我現在又累又到處痠痛,超想去把那些奇特的浴場泡一遍,只可惜我今天晚上的住宿在沼津,要趕車沒時間泡,有要造訪河津七瀑布的人請別放過這個獨特體驗。

◀ 底下還有一區是在河床邊,讓你邊泡湯邊觀賞瀑布與溪流的浴池,很愜意吧!

但是可憐的我必須繼續前行,因為還有最後一個點要去,圈圈橋其實才是促使我想來這裡的主因,發現大滝這邊有很多好玩的東西真的算是意外的收穫。

至於溫泉嘛,就留給「總有一天」的那個未來再訪了,畢竟我也不算有把這裡玩完,花沒看到滿開,相機鏡頭也有點損壞而拍壞很多照片,這一趟其實有很多殘念。


雖然我一直自己叫它圈圈橋,它在維基百科上的正式名稱叫做七滝高架橋。這個偏冷門的景點是當初看到在介紹一些樣子奇特的工程時知道的,如果是搭公車前往的話可以在「河津七滝ループ橋」(停在上層)或者「上条」(停在底層)下車。

開車前來這邊的話,橋下就有停車場了,河津七滝溫泉那邊的停車場如果很壅擠的話也可以考慮停這邊。

夜景的樣子可以看看別人的Instagram照片:
https://www.instagram.com/traveler_sui/p/C3XcqV_PtqO/
https://www.instagram.com/saki_pua/p/DFfZMFbvbmd/?img_index=1

我從大瀑布入口那邊走過來大概是15分鐘的路程,其實沿途也看得到幾棵開得不錯得河津櫻呢!

運氣還不錯的是,這邊花雖然也沒有到全都滿開,但下午的光線還蠻漂亮的。我其實很喜歡看到自然景物跟人造建築搭在一起的畫面。

不過呢,要從底層拍到一個完整的圓,需要使用廣角鏡頭,一般中焦段的我能找到最完整的角度就這裡了。看來又給自己多一個再來一次河津的理由。

它那個往山丘上走的樓梯我一直很好奇會通到哪,上面還有一個像堡壘牆壁的突起,不曉得是橋的什麼結構,看不太出個所以然。但是呢,走上去那個山丘離櫻花樹近一點,就能拍出看起來花很多的照片了! 

仔細聽可以聽到鳥叫聲在樹梢間吱吱喳喳的響,沒錯,又是綠繡眼!這種鳥真的很愛吃櫻花蜜,綠綠紅紅的跟櫻花一起入鏡真的是絕配。

◀ ▼ 橋底下的神祕小路,原來是走到上層的公車站牌附近的步道。

最後呢,回去搭公車,再一次在車上繞著圈圈橋轉圈圈,錄影錄下來把它加速縮時的畫面還蠻有趣的,會有一種坐在表演死亡之牆特技的車上的感覺。

公車行經的路途中我終於看到了這邊的山葵到底種在哪,居然是梯田形式;之前看到的另一種山葵田是比較多水的,看起來會像種在大排水溝裡一樣。

河津之旅就到這邊結束了,到了修善寺的時候天都要黑了呢,其實伊豆比想像中的大也比預期的還要多令人驚豔的各種小型景點,這其實是我第二趟伊豆,多來幾次,每次走不同路線都一定能發現自己會喜歡的景物。前一次比較專注在伊東、下田、西伊豆三個地方,礙於篇幅沒辦法跟這次河津櫻的主題併在一起,這個部分的遊記就…讓我之後再填坑吧!


河津上游地區玩完後最順路的接關景區就是修善寺了,修善寺的梅林也在2~3月盛開,以及碧色展望台願成就院韮山反射爐為幾個知名度高的景點。由於從南邊的山區過來一定得經過修善寺,鐵路也要從修善寺搭,所以可以考慮排一天行程給它。

在前往修善寺的路上會經過伊豆市,但位處半島中心的伊豆市實際上並沒有那麼發達,本身有個伊豆田んぼアート稻田藝術與伊豆極楽苑可以做為中繼休息的小景點,周圍一些要往山路走的景點例如:荒原の棚田筏場のわさび田萬城の滝都是要自駕比較方便前往。


*注釋
  1. 注音讀作ㄌㄨㄥˊ[]
  2. 「垂水」本身也是蠻容易見到的地名[]
  3. 溫泉旅館經營的不住宿,純泡湯的服務[]

探索更多來自 鯊鯊J.T.sharkshark藝術.設計.旅遊日誌 的內容

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